第1077章 水利工程!(2 / 2)

滨江警事 卓牧闲 1592 字 6个月前

前在防指开会,水利厅的领导还说过这事。人家问我如果防洪工程的方案能通过,孙有义和曹队长他们能不能留下来参加水利工程建设。”

席工轻叹口气,解释道:“宁南虽然是西广首府,但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城市建设跟十年前的滨江差不多。地方政府没那么多经费建防洪设施,国家投入也不多,不过地理条件决定了就算宁南市政府砸锅卖铁修建高标准的邕江堤防,一样很难抵御这样的洪水。”

“至少有一半城区被淹,但主要是内涝造成的。外地人可能不敢相信,雨水已漫过民生广场、水街、石巷口等河边街道,一直泛滥到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等市中心,群众趟水而过,水深的地方小船穿梭,城内一片水汪汪!”

我跟西广水利厅的几个同行结合你岳父和西广气象部门的专家提供的气象预测进行反复计算分析,一致认为即将到来的洪峰流量不会比现在大多少,邕江水位最多再涨0.3米,只要下定决心肯定能守住,建议暂不分洪。”

“一江十八河?”

韩渝惊问道:“今年就要开工?”

“人家能让陵海路桥分包点工程吗?”

韩渝定定心神,追问道:“能守住吗?”

“也不知道。”

“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取土灌装沙袋,滨江港的平板车底盘低,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械运送不过去,即便运送过去现在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国家防总给你布置了什么任务?”

宁南不管怎么说相当于省会城市,要人有人,要物资有物资,军民万众一心,连许多高校的学生都上堤了,只是在抢险物资转运暂时跟不上,并且交通运输问题上级正在想办法解决。

席工一边暗暗祈祷气象专家们的预测不能出问题,一边故作轻松地笑道:“这次爆发的特大洪水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又给我布置了个任务,我又给自个儿找了个活儿。”

“邕江两岸的防洪堤是1972年开始修筑的,直到今年,南北两岸才基本建成堤防工程40公里,只能勉强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年6至8月雨季,上游下大雨,宁南必淹,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极为少见的。宁南有句白话民谣叫‘落雨大,水浸街’,通过这句民谣能真实反映宁南过去这些年的洪灾史。”

“上级怎么说?”同样是去抗洪抢险,席工和韩工发挥的作用跟大部队完全不同,韩渝感慨万千。

“施工分队呢?”

“三十万军民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抗洪抢险,正在险堤上加建子堤,力保堤坝。人手不缺,抢险物资也不是很缺,现在缺的是能把沙袋、砂石和桩木等物资送到险堤的交通工具。”

席工看着图纸,耐心地解释道:“宁南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四周山脉,易洪易涝。而且宁南水源丰富,有一江十八河环绕,所以宁南古称邕州,因水得名,因水而兴。”

今天出去察看水情的这一路上,光听西广同行诉苦了。

“早一天建成投入使用,就能早一天调蓄洪水!”席工点上支烟,随即话锋一转:“上级很急,西广这边更急。这么大的水利工程,需要有实力的施工队,我估计孙有义和曹队长他们抗完洪之后一时半会儿回不去。”

早知道宁南灾情严重,却没想到宁南的抗洪形势会如此严峻。

打算加高邕江两岸的道路,相当于修建两道防洪标准50年一遇的防洪墙,将邕江夹在中间,迫使邕江水乖乖地在河道内运行,不会再漫向市区。同时在上游的佰色、老口和下游的邕宁建设水利枢纽,在提高上下游防洪能力的同时,把宁南市区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御2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韩渝低声问:“有多滞后?”

“你怎么不告诉他们?”

“告诉你一样,你跟他们说,可以直接跟钱书记说,我估计钱书记肯定会感兴趣。”

这是让我去做人情!

韩渝猛然反应过来,不禁笑道:“行,我这就给钱书记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