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六章 一部吹响冲锋号的广告(2 / 3)

的,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得很啊。”

许沐春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不光是广告,很多行业也是一样。”

“不过,”章局长淡淡一笑,政治宣传工作常记心间:“只要方向对了,哪怕就是光着脚,我们也会有赶上的那一天。”

这个时候,站在一旁候着的江山与黄华眼角一对,笑了。

面带微笑的江山,一看就是个充满正义和阳光的知识青年:“又要合作了老伙计。”

春风度负责策划,浦江广告公司负责拍摄的广告合作模式,向来顺风顺水。

常年保持着半永久微笑的黄华,温声低语道:“江山,你这次可真是走运了,我们公司去年年底订购的一批先进摄影器材,上个月全部运到了公司。”

对于浦江广告公司的辉煌未来,江山比谁都清楚。

“这哪是我运气好,”江山拍了下黄经理的胳膊:“是咱们政府的运气好。”

……

东方都市报的广告策划科里,举目皆是广告。

在这里,不但能见到江山曾经策划的广告设计图稿,还能见到不少广告制作中的花絮照片。

除此之外,就是蒋壮壮和丁铃铃平日练手的摄影作品、广告字体、国外知名的广告案例……以及不用江老大亲自出马的小级别广告设计。

一番正儿八经的开场白后,轻工、二商、文化、宣传四部门的与会代表,稳坐其中、静静的看着同一个方向。

“各位领导,”站在黑板前的丁铃铃,显然还有点紧张:“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整部广告的设计理念及拍摄计划:

首先这是一部宣传对象为中国美食、味精、火柴的三主角广告。

其中,主角之一味精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说日-本、也有说中国。

要想探其究竟,就必须先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与我国的味精虽然都是同一种物质,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提取方式。

早在1866年时,德-国的化学家就从小麦的植物蛋白中分离出了一种晶体。

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这种产品在当时并不能实现批量生产。

到了1908年,日-本的一位大学教授,将海带汤蒸发后,提取出了一种名为‘谷氨酸’的晶体。

此后,便向外宣布找到了令食物更加鲜美的秘方。

随后,这种被命名为‘味之素’的晶体,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国。

但是,日-本发现的‘味之素’,是一种从10公斤的海带中提取0.2克谷氨酸钠的方法。

这样的提取方式,势必会造成‘味之素’的高昂售价。

1921年,我国的化工专家温蕴初,在翻阅了许多古代文献后,发现了我国早有记载的各式食物提鲜方法。

其中,以‘鲜’字由来的鱼羊吊汤、牛羊高汤、蟹油、虾酱,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详细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多如笋粉、蘑菇粉……等众多从植物中提取的提鲜调味料。

经过仔细研究学习,吴蕴初和夫人仅仅依靠酒精灯、试剂瓶等简单的化学仪器,便研究出了从谷物中提取谷氨酸钠的方法。

1923年,温蕴初出配方、沪上酱料大亨张逸云合作建立的“天厨味精厂”正式挂牌。

吴蕴初自己设计商标的”佛手“牌味精,自此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经济实惠的纯国货“佛手”味精,很快就被国人所接受。

之后,在积极参加了几场国内外的展览会后,“佛手味精”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这个时候,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的‘味之素’,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抗议。

状告吴蕴初的佛手牌味精提取工艺,就是抄袭他们的“味之素”提取成果。

而实际上,‘味之素’对自己的提取工艺一直严加保密,外人丝毫没有窥其究竟的机会。

原本就没把岛国工艺看在眼里的吴蕴初,当即决定以申请国际专利的方式,对外公布自己的产品配方。

这也是我国近代史,第一次在国外申请的专利保护。

自此,从1926开始,佛手牌味精开始代表我国的化工制造业,参加、荣获了多次国际博览会大奖。

此后,为了彻底把在我国边赚钱、边打劫的日-本鬼子赶出国门。

味精大王吴蕴初不但为抗日战线捐钱粮、捐战机,还宣布彻底放弃了味精配方在国内的专利权。

鼓励全国各方人士,大量制造生产国产味精。

此举公布后不久,国内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冒出了十多个味精品牌。

而一退再退的日-本味之素,只能在关东军占领的小部分地区稍作喘息。

不过,也正因此,吴蕴初在之后的迁厂道路上,遭到了日军几次三番的围追打劫。

更可气的是,到了1944年,国民政府忽然派人查封了天厨味精厂。

直到1947年,吴蕴初才将香江的分厂迁回浦江。

之后因为公私合营,将厂名改为了浦江味精厂,直到1977年才恢复了天厨的原厂名。

从60年代开始,佛手牌味精年年都是国家免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