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双赢的推销计划(2 / 4)

》在香江的销售突破10万盒大关。”</br>“嗯?”江海听得有点懵:“什么东西?你再说一遍。”</br>江山又清清楚楚重复了一遍:“这次听清了吧?”</br>“这就是你说的好消息?”江海还以为是什么呢:</br>“这事你不都跟我说了嘛,哪里是什么突破10万大关,明明就是想尽办法只卖了10万盘磁带。”</br>“事虽然还是这个事,”江山吸溜了一下鼻涕:“但换着说法,是不是听着就不一样了?”</br>颠倒黑白、藏头去尾、断章取义、美化事实、误导消费者……几乎是每一个高素质的媒体人,必备的技能。</br>江山虽然不会做缺德事,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此项技能。</br>否则,在后世妖魔鬼怪的新媒体世界,别说叱咤了,搞不好就给人直接嚼了。</br>“如果我之前没听你聊过这事,”江海有一说一:“听着还真感觉有点激动呢。”</br>“大哥,我一直有个心愿。”</br>电话那头的江山忽然换了种语气,一直抓着听筒的江海跟着就皱起了双眉:</br>“老三,你是遇到什么事了吧?有大哥在,什么都别怕,只要是大哥能帮的一定没二话。”</br>“那你赶紧拿笔记一下。”</br>“记什么?”</br>“热烈庆祝我国著名女歌唱家朱逢博……”</br>“怎么又是这玩意!”</br>“哥,帮我在首页刊登一条一句话的新闻。”</br>首页短小精干的新闻简讯,向来是《东方都市报》的一大特色。</br>比起其它报刊的前言、主体、分析和总结,群众们均表示没那个耐心。</br>“原来这才是你的目的啊,”</br>江海看着已经被自己写在纸上的一行文字:“行,我一会就安排下去。”</br>不管是只能销售10万盘,还是创下了10万盘的销售记录,纸上的这行字倒的确是条记实新闻。</br>“老三啊,”江海在电话里苦笑了一下:“甭管怎样,我倒是又向你学会了一招了。”</br>“相互学习,相互学习,”江山已经冷得开始跳脚了:“你先尽快帮我发表出去,具体的原因等我回去后再聊。”</br>就在江海觉得自己跟老三学到一招的时候,江山也再次体会到了拥有一位总编大哥的必要性。</br>没过多久,坐在译制厂厂长室的胡啸,也接到了江山的长途电话。</br>不过,他好像早就已经等在那了:“怎么样?打听到了没?”</br>“放心吧老大,”</br>其实都用不着江山开口,燕京电视台的周也明就主动通知了他:</br>“下个月5号晚上八点半,期盼已久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就要与您见面了。”</br>“1月5号就要上播了?”胡啸只感觉好快呀:“这么快。”</br>“这不好事嘛,您不一直在盼着吗?”</br>对于tvb首次为国内译制配音的这部电视连续剧,胡啸早就在盼着了。</br>“是呀,”胡啸点起了一支烟:“我盼着向他们好好学习呢。”</br>听见了电话里熟悉的动静,江山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br>外套没穿就算了,居然连烟也忘了。</br>这一会,只要有群众掀起邮局大门的棉布帘子,他都会跟着哆嗦两下。</br>“还有句话您帮我带给古台,”</br>江山这趟燕京之行,还真是带着任务来的:“他让我打听的《天气预报》播出时间,估计在明年7月份左右。”</br>“老古居然也托你帮忙?”这个消息,直接给胡啸听乐了:“真卑鄙!”</br>“呵呵,”江山继续向自己的州官汇报工作:“目前气象台正帮着央视挑选《天气预报》的主持人。”</br>如果不是被央视压着不放,浦江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早就先行一步了。</br>但,一行有一行的规矩。</br>无论是哪一家地方台,都必须听从央视的统一调配。</br>就好比之前的《新闻联播》,全国的电视台不但要在此时间段统一转播,还必须按时上缴新闻素材。</br>古铮铮早在半年前就向广电递交了播放《天气预报》的申请,怎料被上面一句话就给压了下来。</br>同意播放,但具体的上播时间必须排在央视的《天气预报》之后。</br>按说,古台与周台私底下也有些交情,但每次一和对方聊到这事,周也明就开始打哈哈了。</br>如今,江山带回的这一时间点,将令古铮铮彻底调整《天气预报》的工作计划。</br>毕竟,还得等上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