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这事江山说了算(2 / 3)

比如这一会的东方都市报社,总编江海正数落着自己的军师。

“我说你究竟是怎么回事,”江海盯着面前的《工商报》:“这么好用的玩意,怎么不让咱们自己上呀?”

江山啃着手里的糯米糍:“有奖问答不能天天干,根本不适合咱们报。”

“我也没想天天干呀,偶尔玩一次就行,”江海看了眼桌对面的蔡文升:“市电视台的第一个广告是什么?”

“问你弟呀,”蔡文升还没答到那呢:“你前面都写完了?快给我抄抄。”

江海又看向老三,江山赶紧答道:“参桂酒。”

面前的二位,立刻在“参桂养荣酒”前面画上了一个勾。

“就算《工商报》抢先办了有奖问答的活动,”江山哄着老大道:“咱们报也照样可以办。”

“怎么着……也得隔一阵子吧,”江海其实也有数:“咱们《东方都市报》还是要脸的。”

“对啰,”江山给了大哥一个夸赞的眼神:“到时我再把活动形式稍微改改,保证效果更好。”

据江山了解,如果这次的活动效果很好,戴局长有长期举办的打算。

这想法换做江山也一样。

半月一期的《工商报》,用来办“有奖问答”的活动,再适合不过了。

至少这一年都不用担心活动的效果。

等到全国各界一哄而上的时候,戴局估计已不在这个岗位上了。

要说80年代举办有奖销售最疯狂的企业,还得是大名鼎鼎的“傻子瓜子”。

1986年的春节前,“傻子瓜子”的年总,居然推出了头等奖为“上海牌小汽车”的全国有奖销售活动。

一时间,“傻子瓜子”卖得连壳都没剩几颗。

之后三个月就实现了上百万的利润。

只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年广久扩大生产,准备再创佳绩的时候。

上层出台了一纸文书,禁止了一切有奖销售活动。

想到这,江山赶紧在心里默念了几遍1986、1986……

可别之后一兴奋,把宝贝时间点给忘了。

这致富与致命,往往就是一个月头一个月尾的时间差。

江山就一普通良民,绝不想撞在枪口上。

“我说你们还有完没完,”没买着《工商报》的荣斌,敲了敲桌面:“我手里这条新闻,究竟能不能上呀?”

“依我看就直接毙了,省的提心吊胆的,”江海已经看过荣斌口中的新闻:“可你又舍不得。”

现如今的江海同志,自觉对新闻尺度拿捏的相当准确。

遇上模棱两可的,直接就给否了。

他始终记得老三跟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家单位的一把手,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可这一会,始作俑者江山却问道:“什么新闻?给我瞧一眼?”

【前不久,《日-本,世界第一》的作者傅高依跑去了广-州,他发现在这里已经有一大批小工厂冒了出来。

这些小工厂的创办人,竟然是多年前的偷渡客。可他们如今的身份却变成了政府欢迎的港商……】

“嗯?”江山看得两眼放光:“你这新闻是上哪搞来的?”

“我在广-州有一朋友,是他打听来的,”荣斌问道:“你感觉怎么样,能上报吗?”

“就这还用考虑?”江山同意大哥的意见:“咱们总编都说不合适了,你就别再坚持了。”

见荣斌还有点不甘心,总编江海又补充了一句:

“我前不久和你们说得事都没忘吧?咱们是市级的报刊,一定要注意尺度。”

“说得没错,”

江山点了点头,现在还不是挖掘内幕的时候:“还是悠着点好。”

仍舍不得放弃的荣斌,继续问道:

“你们再听这条,东-莞县政府设立了一个对外加工办公室的机构,宣称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一小时就能注册一家香江公司……”

办公室里的其余三位,越听越认真。

“这条新闻好,”江山直接就夸道:“荣编,你可得和那位朋友保持联系,他了解的情况都很不简单呀。”

“那是,”总算没白费功夫的荣斌,终于笑了出来:“怎么样?这条新闻总行了吧。”

“不错不错,”江总编直接拍板道:“看看明天的版面还有没有多余的,有就直接按上。”

“那这周的《每周一星》呢?”蔡文升看着江山问道:“该轮到哪位同志了?”

这栏目创办至今,基本都归江山管。

“还是张瑜。”

“连着两周都是她?”

“对!”

江山早想好了,为了自己的服装买卖,必须让张瑜感受到自己浓浓的诚意。

……

很长一段时间,《东方都市报》上的“每周一星”栏目,早已是浦江电影厂职工们最爱看的栏目。

在他们看来,《每周一星》的栏目有个特点,谁上谁火。

不但“一星”会火,就连“一星”拍的电影也会火。

今天是周末,刚拿到《东方都市报》的黄祖莫,直接就翻到了《每周一星》的版面上。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