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这些电影为什么火了(2 / 3)

见了,也许观众就是受了那篇新闻的影响。”

“这个记者厉害呀,电影还在拍摄他就跑去采访了。”

“何止是《小花》,《瞧这一家子》也一样。”

“你们注意到没,所有关于电影的采访报导,其实都转载自同一家报纸。”

“哪家?”

汪厂长笑道:“浦江的《东方都市报》。”

“我记起来了,”一位导演回忆道:“《保密局的枪声》好像也接受过这家报纸的采访,那篇文章写得真够意思,整篇都在夸常彦导演。”

“嘶……”汪洋就奇怪了:“我记得《保密局的枪声》在上映之前,就没被长影说过一个好字,这记者是怎么挑上这几部电影的?”

“可不是嘛,”其他领导也发现了:“但只要是被他报导过的电影,都特受欢迎。”

原本总结《小花》、《瞧这一家子》的会议,渐渐偏离了轨道。

这一会,已经有导演给下了定义,这几部原本并不看好的电影之所以能火,一定和那位叫江山的记者有关。

不仅是他们,此时的陈强也有同样的想法。

看着被一群同事围着夸的陈佩丝,陈强忍不住喊了一句:“二子,你得和那位浦江的朋友保持联系呀!”

陈佩丝被老爸没头没脑的一句说愣住了,随后赶紧笑道:“我们昨天刚通的电话,他还催我过去给配音呢。”

“那可是正事,”陈强特意叮嘱道:“你千万不要耽误了。”

……

一连好几天,江山哪里都没跑,一下班就猫在家里学画图。

江向南把老鲍请回家好几天了,为的就是教儿子画设计图。

之前在学校里,江山并没有学过服装设计,没想到现在倒学上手了。

不过今天,他们没再研究这事。

江山的屋里,除了一张写字台,还有一张方桌。

这一会,江山、江爸和老鲍分边落坐,都在打量着桌上的一本面料。

“我和你鲍叔一连跑了好几天,”江爸指着这本厚厚的面料册子:“感觉合适的都在这了,你挑挑看。”

江山翻动着面料册,发现每一片布料都被裁成了两个巴掌的大小,然后装订成册。

“这是谁做得?”他边翻边问:“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

“都是你鲍叔做的,”江爸散着烟笑道:“他对你的事很上心呀。”

“谢谢了,鲍叔。”江山最近跟老鲍学了不少。

这位刚从设计组组长位子上退下来的老同志,讲起经来相当有耐心。

很多事情,都比江爸说得仔细多了。

对老江拜托自己的事,也格外上心。

“小江呀,你先别着急谢我,”鲍叔指着布料说道:“这些面料看着是挺多,但和你那些照片上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我早想到了,”要能配齐反倒奇怪了,江山道:“之前我就和您说过,能找到差不多就行。”

说完后,他发现对面的江爸和鲍叔都笑了起来。

江爸把布料册和照片,向江山面前推了推:“说是这么说,但……我和你鲍叔可没那么容易放弃。”

“什么意思?”

“你先看看再说吧。”

江山一看对面那架势,赶紧重新翻看起了布料。

渐渐地,他发现有不少眼熟的花色。

随即,又赶紧拿起照片对了起来。

“咦,”江山越看越喜:“你们都已经标上号了?”

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几片编上号码的布料花色,居然和手里的照片对上了。

“凡事已经找到布料的照片背后,都写上对应的号码。”

江山翻过来一看:“还真是呀!”

“周边几家印染厂、布料店,都给我俩跑遍了,”江爸满脸的能耐:“一共给你找齐了8款。”

鲍叔有点担心的说道:“不过布料的薄厚可能有点区别,但做出来的效果应该没什么影响!”

“你们真是神了,”江山没想到能找到一模一样的花色:“能找出8个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江向南和老鲍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自己这几天的辛苦没白废。

“噢对了,老三,”江爸忽然想起了什么:

“工商局的那位戴局长,还真是个能指望的人,就他帮你联系的进出口纺织公司,对咱俩的招待可热情了。”

“嗯,”老鲍也笑着点点头:“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办得很认真,但考虑到费用,我们只在那边选了两款面料。”

江爸一脸了不得的表情:“这两种都给了成本价,连你鲍叔都说划算呢!”

“哦?”江山立刻乐了:“真不错。”

“布料我们虽然没看到,但他们能保证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

“光看照片也行?”

“那当然,”老鲍相信这点:“他们可是干这行的,接触布料的机会估计比我和你爸都多。”

江山点点头,再看向手里的照片时:“这么算下来,1款服装已经能找到10款相似的面料了。”

这样的结果,已经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算上纺织公司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