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是福不是祸(2 / 3)

处都在传有人被吓死在电影院的消息。

可实际上,没一条传闻是真的。

本以为会等来这部电影下架禁播的消息,但如今都过了快仨月了,还没收到这样的消息。

这几日,是美影厂一些老职工最兴奋的日子。

看着《东方都市报》上不断刊登《九色鹿》的新闻报导,不少人都想起了当年的那些画稿。

与此同时,市文化局的同志也注意到了这几篇报导。

“没想到,我们浦江的美影厂还有这样一部电影?”李副局长看着报纸笑道。

“敦煌壁画?二位局长,”另一位同志仿佛想起了什么:“敦煌好像是今年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吧?”

李副局长点点头:“的确是第一批,但据说只招来了两百多名外宾,其中大多数还是日-本人。”

放下报纸后的程局长,摇了摇头:“想靠旅游赚外汇,不容易啊。”

“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事向上面汇报一下?”李副局长提醒道:

“听说电视台正在筹划拍摄一部关于敦煌的纪录片,就是为了给敦煌旅游助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

“哦?”程局长摸着下巴想了想:

“敦煌?美影厂?老李,要不你给美影厂去个电话,关心一下他们厂的《九色鹿》……”

李副局长正有此意:“好的,我马上就去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各省市的报刊,也同样注意到了《东方都市报》的这几篇报导。

来电请求转载的报社越来越多。

不光是为了美影厂《九色鹿》的文章,更多的则是为了电影《小花》的幕后花絮。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刘小庆同志的母亲,特意为女儿赶制了一副护膝。

可刘小庆为了影片拍摄的更加真实,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双膝跪着爬石阶。

以至于她的膝盖被石阶生生磨破,一滴滴鲜血留在她爬过的石阶上……】

一时间,全国多家城市的报纸上,都能见到这一篇《你不知道的电影小花》。

原本已经为影片中牺牲的“小花”,哭得稀里哗啦的群众。

在看了这篇新闻报导后,更加感动了。

而那些还没有看过电影的群众,在看见这篇报导后,也赶紧奔向了电影院。

原本并不火爆的电影《小花》,一时间竟变得场场爆满。

来电向燕影厂订购《小花》电影的拷贝,也快速增加了起来。

燕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汪洋,这两天的心情格外的好。

憋了快一年了,燕影终于出现了一部可以叫得响的影片了。

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是之前并没被厂里看好的《小花》。

“我感觉《小花》之所以能火,”汪洋对身旁的田副厂长说道:“和其中的演员刘小庆有很大的关系。”

“是嘛?”田副厂长问道:“刘小庆同志的演技是还可以,但也不能说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她的功劳吧。”

“虽然不完全是她的功劳,”汪厂长将一份《燕京日报》递给了对方:“但,这电影现在能如此受欢迎,却一定与她有关系。”

“哦?”

田副厂长接过报纸,迎面就是江山的那片文章。

在文章旁边,还有一张刘小庆抬着担架攀爬石阶的配图。

“一滴滴鲜血……嘶,”只不过看了两行文字,田副厂长就已经觉得牙酸了:“怎么没听黄建中提过这事呀?”

“就是说呀,”汪洋摇了摇头:“自己厂拍得电影,还得从报上见到内情。”

和之前《东方都市报》上的影视报导不同,江山这两篇关于演员的幕后拍摄花絮。

令全国观众首次在报纸上,见识到了演员究竟是怎样完成电影里的拍摄工作。

就连刘小庆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一番躲在楼梯间的练习能给江山全抖落出来。

“老田,你瞧瞧,”汪洋指着办公室里堆成小山的读者来信:“这些信都是写给刘小庆同志的。”

“可真不少啊,”田副厂长感慨了一句:“这才上映多久,之后还不知道来收到多少呢?”

“老田啊,我有个想法,”汪洋看着自己的老搭档说道:“像刘小庆这么优秀的同志,我们厂必须得想办法留下啊。”

“嗯,我觉得可以考虑,”田副厂长点了点头,但转念就皱起了眉:“她现在的关系是不是在八一厂?”

“不在八一,”汪洋了解一些:“好像是在成都的一家话剧团。”

“那就好办多了,”田副厂长当即道:“叫下面人去打听一下具体情况,如果可以就尽快安排起来。”

“要不要先听听刘小庆同志的意见?”

“她还能不同意?”

“万一呢,”汪洋最怕万一:“还是先叫人问一下吧。”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楼里,刘小庆端着个搪瓷碗慢吞吞的走在走廊上。

一想到自己即将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双眼就忍不住红了起来。

担心被旁人见到自己这副模样的她,赶紧快走两步跑回了房间。

关上门的那一刻,刘小庆猛然看见了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