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瞧这一家子》的剧组更绝(2 / 3)

江山今天赶了个大早,凭着记者证顺利走进公园时,时间刚刚才过七点。

按照之前约好的时间,江山脚步匆匆的向陶然亭湖畔赶了过去。

一阵清风飘过,湖岸边几棵绿柳随风甩个不停。

远远就能看见,岸边上几位身穿短袖衣衫的同志,正指着湖水商量着什么。

错不了了,江山一眼就瞧了出来,那应该就是《瞧这一家子》的剧组。

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齐耳的短发,一只黑色的发卡拦住了所有刘海,暴露出光洁的大脑门。

“您好,是王好为导演吧?”。

穿戴朴素的王好为导演,回头看了眼的江山,清清爽爽一小伙,手里还提着一只大袋子:

“你是……?”

“我是浦江东方都市报的记者,昨天和您刚通过电话。”

“噢,想起来了,周台长介绍的?”

“哎,对了。”

“瞧我这记性,你要不提我都忘了。”

“您贵人事多,”江山再次介绍道:“我叫江山,您以后叫我小江就成。”

“小江记者,你也蛮有意思的,”

昨天一接到对方的电话,王导演就觉得奇怪:“我们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你就来采访了?”

“我们报社一直都是这样的,《哪吒闹海》《保密局的枪声》《小花》这些,也都是拍摄期间做得采访。”

“哦?这些电影都是很优秀的呀。”

“那是,不优秀的作品,咱们报社干嘛去采访。”

“哎呀江记者,我们这部电影和他们可比不了。”

“那是您谦虚了,我们《东方都市报》的眼光,一向准得很。”

“是吗?”

一听这话,再想想江记者之前提到的那些电影。

原本对自己这部首秀毫无底气的王好为导演,第一次有了些信心。

王好为之前干得都是导演助理的活,《瞧这一家子》的剧本又是厂里一位电工写的。

于是,打挑选剧本开始,就一直没被燕影厂看好过。

看上的演员,没两天就跳到了其它剧组。

《保密局的枪声》和《小花》只是在胶片上受到了组织的区别对待。

《瞧这一家子》的剧组更绝,连台专用的摄像机都没有。

每次排期拍片,都得等到其它剧组休息的时候,才能借过来拍上一段。

想想,都觉得堵的慌。

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拍摄完成的电影,不但一上映就广获好评,还帮助刘小庆拿下了第二年的百花最佳女配奖。

这些,都与王好为决不肯将就的行事作风有关。

每走一个演员,她就憋着劲再去找更好的。

陈强、方舒、刘小庆、连马季都被她请到了剧组。

男主角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就坚决不开机。

最后,陈强来剧组打听为什么还不开机。

一听男主角还没找到合适的,赶紧领着儿子就来了。

当陈佩思出现在王好为眼前时,“哎呦,这不就是我一直要找的主角嘛!”

于是两边都皆大欢喜。

陈佩思打这部戏开始,总算是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演员道路。

这一会,江山见王好为导演,一直不停的用手扇着风。

几位剧组的同志,也都是一脑门的汗。

他赶紧将自己提来的幸福可口拿出来几瓶。

瓶盖乒乒乓乓一顿起:“天太热了,大家都过来喝口汽水凉快凉快。”

“呦,这里面怎么还有冰块呀!”几位同志也不客气,纷纷接了过去。

“哈哈,这才叫正真的冰可乐啊,比国营饭店的冰啤酒还过瘾!”

“那可不,”毕竟在招待所的冰柜里冻了一宿:“幸亏我早上走了一路,不然到现在估计都化不开。”

1978年开始,燕京城的人民开始用上了冰箱,但数量极为有限。

熬到1980年也不过才一万多台。

但饭店倒是早早就用上了。

王导演喝了一口,然后抿了抿:“冰得都扎牙,不过解暑得很。”

“呵呵,”江山在一旁点点头:“这个天就得喝这个才过瘾。”

“你说你,”王好为不好意思的笑道:“来就来吧,还大老远给我们带汽水!”

“应该的,”江山一脸真挚:“咱们浦江汽水厂说了,一想到你们冒着酷暑为人民拍片,他们就过意不去,厂长说了只要你们愿意,冰可乐他们管够。”

“啊?”王导演直接听愣了,半张着嘴看着江山。

跟过那么多剧组,还从没见过有商家给剧组送过东西。

一旁的剧组成员也都是一副吃惊的表情。

随后互相看了看,目光中难掩窃喜。

剧组的条件有多差,他们心里太有数了。

别说冰可乐,茶水都得自己从家带。

7月份的燕京,谁待过谁知道。

那热乎劲,跟蹲在煤炉子旁边没两样。

更别提,还得天天扛着机器设备四处奔了。

“谁要给我们剧组送可乐啊?”忽然,一串爽脆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