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世没有,后世更不可能再见(2 / 3)

,江河的表情恢复了平静,不准备回答这个学术性的问题。

5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六一儿童电影展”终于开幕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家电影院的拍片相当密集。

前世没有,后世更不可能再见。

29部50年代至今的儿童故事片,47部美术动画片,另外还有全新上映的5部美术、故事片。

说是为期一个月,实际上大多数电影院,都将影片的播出期限延长到了暑假结束。

这一会,一些主流电影院的门口、人行道上,张灯结彩分布着统一规划的肥皂展销摊位。

无论是展台,还是展台的背后,都统一张贴了彩色肥皂动画片的海报。

不仅如此,各家肥皂厂,还专门组织职工穿上了动画片里的人偶服装。

当今年代,谁见过这场面。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在第一时间童心大发。

于是,一拨拨走出电影院的大人小孩,又再次涌向场外的商业展区。

不来还好,一来就得赶紧掏钱。

“快看,那不是刚刚动画片里的彩色肥皂吗?”

“还真是,旁边还贴着一模一样的画呢。”

“看上去还挺漂亮的。”

“怎么这么多人买?”

“把孩子牵好了。”

“孩子呢?”

“在摸孙悟空尾巴呢。”

“前面也有,我们向前走两步。”

“妈妈,我想要块红色的。”

“多买一点,才两毛钱一块。”

“……”

几只大型玩偶,早就给小朋友们包围了。

这一会,如果有明眼人仔细一瞧,就能立刻发现端倪。

好几只人型玩偶,都在把小朋友向两家玩具展位的周围引去。

此时的江山与江河,正站在远处静静瞧着。

前段时间,他俩特意回了一趟苏市。

江山专程找到蒋厂长商量了一件事。

关于动画玩偶的委托销售。

既然都已经委托厂家来样加工了,干脆再委托厂家代为销售。

每销售一只玩偶,对方可以得到1分钱的销售提成。

蒋厂长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代销合作方式。

他仔细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外资一共委托厂里生产了50万只玩偶。

如果全部由自己代销的话,可就是整整5000块钱的销售提成。

全厂26名职工就是……

这好事上哪找去。

最让他可以迅速下定决心的原因,蒋厂长领导的职工不但有理论知识,还有销售经验。

年前几万只的西游记团队,不就是由他们销售出去的,那才花了几天功夫。

江编辑当时教的方法早已经烂俗于心。

一边派人在电影院门口组织销售,另一边再派人一拨拨上各大商场询问有没有此商品卖。

当时连业务员都还没来得及出动,各商场就主动上门要货了。

所以,头脑灵活的蒋厂长当即决定不但要在浦江展开销售活动,还要在苏市、南-京、杭城同时铺开市场。

江山很欣赏蒋厂长一点就通的思维方式,他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

50万只玩偶,1毛1只的利润,如果销售顺利的话,这一次将给他们带来5万块钱的进帐。

关键还没费什么力气。

双方想得都挺美!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代产与代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直接带动了乡镇企业的产值。

很多年后,多位经济学家都在感慨。

80年代初期,他们都在担忧大量增发货币,将引发一系列的通胀危机。

但非常意外的是,这些潜在的危机,到最后竟然被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对冲掉了。

放任不管的野生经济,竟强过自己苦心扶持的国企。

其中的玄妙,上哪说得清。

就像现在的浦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院门前的空地,竟成了影视周边商业区。

仔细想想,应该归功于喇叭裤的带货电影《追捕》与《望乡》。

周日遇上大晴天,浦江城随处可见喜气洋洋的少年儿童。

国家第一次举办如此隆重的“六一”活动。

从学校到家长都非常配合的,领上自家的宝贝前往离家最近的电影院。

午饭后,江爸和江妈也领着江小鱼和江小白上电影院了。

“怎么样?”江爸笑呵呵的问着老三:“你爸车间的手艺没话说吧?”

一上午的销售情况,令江山久久不能合嘴:“爸,多亏了这几十套玩偶服装,您瞧瞧,这场上最受欢迎的就属他们了。”

“早知道,做出来卖得了,”江爸无心的一句话,倒让江山愣在了原地:“卖给老百姓估计不行,但要是卖给资本家……倒也未尝不可。”

“小江啊,原来你一直在这站着呀,”

戴副局和杨局长笑呵呵的并肩走了过来:“我们刚从其它电影院过来,销售情况都十分乐观。”

一早就开始坐车巡视的二位局长,此时此刻才敢将一颗心咽到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