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张 最关键的时刻(2 / 2)

单位报道了。

最关键的时刻,江山觉得自己必须得一块经历。

“怎么还没有动静?”坐在一旁的蔡文升问道。

江山看了他一眼:“你想要什么动静?”

蔡文升觉得既然躲不掉,不如早点来:“上面不应该打电话过来批评教育咱们吗?”

江海点点头:“对啊,我也在等着挨骂呢,这都快中午了,怎么还没来电话?”

蔡文升越想越奇怪:“不会是他们还没看见咱们报纸上的广告?”

江山也觉得事情不应该这样发展:“有可能,咱们报社家小业小的,上面领导也许都没注意到。”

江海皱着眉:“不应该啊,咱们最近的动静可不算小。”

蔡文升看着没落下来的靴子更着急:“要不,我打个电话提醒他们看一眼?”

江海和江山全都看着蔡主编,一块……愣住了。

就在这时,一串电话铃音横空出世。

把江海惊得烟灰都掉洒了,江山和蔡主编也条件反射的晃了一下。

其实,一个比一个紧张。

“喂~”江海的声音一点都不紧张:“我是浦江日报的江海。”

“是江海同志吗?”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特别激动:“我是《解方日报》的石坚。”

“噢,你好石坚同志,”江海捂着听筒对身旁的两人,无声的说了句:解方日报的总编。

石坚在电话里说道:“江海同志,我刚刚看见了你们今天刊登在《浦江日报》的……洗发水广告,”

然后,那边没了声音,江海对着电话“喂”了两声。

“实在抱歉,”石坚的声音再次传了出来:“看见这条广告后,我的心情真是太激动了。”

江海怎么感觉他比自己还要激动:“我也是同样的心情。”

石坚:“你可能还不知道,其实我们报社也准备了两条广告,但作为总编我却没有你这样的魄力。”

江海彻底惊了:好家伙,老三只告诉自己《文会报》在准备广告,没想到《解方日报》也有后手。

石坚激动道:“《浦江日报》的这条广告太具有历史意义了,咱们国家广告的冰河就是在你江总编的决策下,开始解封了。”

江海被捧得有点高:“石总编言重了,启动商业广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你我理当共同努力。”

扒着电话的江山对老大竖了个大拇指。

就在,江海刚挂上《解方日报》的电话后,《文会报》总编的电话也打了过来。

说得都是和石坚同样的话。

接着,《浦江日报》上刊登广告的事,随着电波飘向了远方。

一时间,《羊城早报》、《工人日报》、《天京日报》……甚至《仁民日报》都来电询问。

在得知这不是什么所谓的厂家研发成果新闻,而就是一篇实打实的广告后。

纷纷对江海总编表示祝贺,并表示要向《浦江日报》学习改版和广告的经验。

“嘿~”江海挂上了《仁民日报》的电话:“事情怎么会这样发展,居然都是要来向我学习的。”

“好事啊,”江山虽然也觉得意外:“也许是因为刚刚闭幕的大会?”

蔡文升觉得只能是这个原因:“难怪市宣传处让我们把刊登广告的日子订在23号,还是上级领导英明。”

既然事情已经是这样发展了,江山从口袋里拿出了蔡文升主编先前就开好的稿费支取单。

“江总编,”江山笑呵呵的递了过去:“麻烦您给签上大名,我也好去财务室领个稿费。”

江海把单子接了过去:“9万个字,900块钱?”说完他看向蔡文升。

蔡文升公事公布的汇报道:“江山同志这篇《潜伏》的中篇,很受读者欢迎,所以我给他订了千字10元的稿费标准。”

1978年,稿费还停留在千字5至10元的标准,名家虽然另当别论,但只要稿费过了800元,就必须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党费。

有些胆小的名家,甚至会把超过800元之后的稿费,全数上缴。

“一次不要结这么多字,”江海拿起笔直接把9改成了8,然后:“先结算8万字的稿费,余下的以后再算。”

江山不知道里面的门道,但也没多问一句:“成,先算到8万字。”

就在江山接过稿费单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又重新响了起来。

这一次,江海不紧不慢的接起了电话:“喂,我是浦江日报的总编江……”

“江海同志,”电话里的声音爆响,响到江山和蔡文升都不用把脸贴过去。

“你这个总编还能不能当?”那头说话的口气,一听就不简单:“你知道在报纸上登广告的做法,属于什么性质……”

(本章完)